自9月份18日猪易数据于南京的会议结束之后静书就一直泡在数据里了,一直到今天10月28日,关于2018年生猪供需两方面的数据总算告一段落。越是分析就越是能够理解当下生猪市场的变化,比如自8月份非洲猪瘟发生以来,全国生猪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走势,产区价格低迷而销区价格高涨。但同样是产区的疫情省份,辽宁、河南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而同样是销区的浙江、广东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作为疫区相邻省份的山东、河北,其状况也是大相径庭。表面上看起来是收到生猪跨省调运的限制,以疫区政策的影响,但本质的,还是不同省份的供需关系。
那么今天我们就先来说一下东北,为何这两年东北猪价一直全国垫底,在发生非洲猪瘟之后快速下跌,单就最近的10月份来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跌了1.5元。

图1 2018年8月-10月28日全国外三元均价走势
数据来源:猪易数据
从图1可以看出8月份发生非洲猪瘟之后,辽宁作为首例,猪价进入了下行通道,9月份之后伴随疫情持续发酵,下跌幅度加大,一直到10月底,猪价从8月初的13元已经跌至目前的9.5元左右,2个月的时间下跌了3.5元。
除了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也出现明显的下调,但下跌幅度最大的,就是东北。目前,不论家庭猪场还是规模猪场,均处于巨大亏损之中。
我们知道,辽宁作为疫区,已经处于小范围发生的态势,形势相当严峻。当地政府也出台多了多种措施加大对当地规模猪场、种猪场的保护。但整体上看,辽宁地区生猪养殖业所受到的冲击短期内也难以恢复。
除了疫情的影响,造成东北生猪市场价格如此低迷的根本就是当地生猪出栏的大幅增长。

图2 2014-2018年七大地区母猪存栏量同比增减
我们知道,决定生猪市场供应的根源在母猪。我们知道,2014年为我国生猪供应过剩的一年,2014年猪价低迷,一直延续到2015年3月份。之后猪价触底反弹,猪场利润回升,2016年、2017年大涨,各大企业纷纷扩张。2016年4月,我国出台《2016-2020年生猪产业发展规划》,南猪北养成为大趋势。这样的背景下,温氏、牧原、扬翔、天兆、新希望六和、大北农等集团企业陆续进军东北,单独辽宁一个省份,累计产能规划达到200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