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养猪周期面临新变化,猪价行情拐点尚未到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14  浏览次数:286

  在7月份CPI重回;2时代;之际,猪肉价格的持续上涨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猪周期的关注。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2.9%,涨幅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不过从同比看,猪肉价格下降9.6%,降幅继续收窄,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近期东北地区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饲料价格上涨和进口猪肉减少,亦成为了影响猪周期的新的因素,那么猪肉价格是否将就此迎来拐点?

  对此,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表示,过去1个多月以来,猪价虽出现显著上涨,但同比仍呈下跌态势,猪价对CPI的影响为负值,猪肉上涨不会提高通胀预期。

  林国发认为,长期来看,本次猪价上涨更多是季节性阶段反弹。8月中后期,猪价难以继续上涨,甚至9月中后期,将再次迎来下跌。由于猪价处于下跌大周期,未来半年甚至一年,对CPI影响仍为负值。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姜超、李金柳则认为,猪肉价格环比走高,背后存在季节性以及供给约束的原因。考虑到当前整体背景仍是经济承压、消费走弱,政策上去杠杆的大方向并未转变,意味着总需求仍将趋于回落,制约通胀上行力度。

  而从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看,林国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未来存在着升级的可能,将推高国内油脂价格,但食用油占CPI权重较低,对CPI影响较小。当前上涨较为明显的主要在于包材、黑色产品及服务业价格,这些商品如果大幅上涨,可能会进一步推高CPI,增加居民生活成本。

  要分析清楚猪肉价格是否就此开始上涨,就要了解猪周期,了解猪周期面临着哪些新的变化及其影响。猪周期每隔3~4年为一个轮回。从2016年6月末7月初开始,生猪价格开始下跌,也正式开启了本轮猪周期的下行趋势。

  在这一轮周期中,一些行业内的因素,比如行业内大型企业的产能扩张,提升行业规模集中度和养殖水平,大商所生猪期货被批复立项等,尤为重要的是,一些行业外的因素,比如渐趋严格的环保政策,央行释放货币流动性,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对美国进口猪肉的减少,豆粕、玉米价格的上涨推高国内生猪养殖成本等一系列事件,正在对猪周期乃至整个生猪养殖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因素

  以2016年6月末为界,数据显示,猪价飙升到历史高位22元/公斤,养殖利润接近1000元/头。当时,市场对猪价有着强烈的看涨预期,养殖户从年后持续滚动压栏,进入到6月末7月初,高温天气导致压栏行为难于持续,加上猪肉需求不足,猪价短时间出现了恐慌性暴跌,局部地区一周下跌幅度达到了20%,生猪价格进入下跌大周期。

  到了2017年,猪价虽然整体偏弱,生猪供应整体平衡偏紧,猪价维持在13~15元/公斤之间,行业未出现亏损。行业真正出现亏损是从2018年2月开始,并持续了5个月左右的亏损。其中,4月末5月初,猪价跌破10元/公斤,多地出现9元/公斤的猪价,刷新2010年低点。

  林国发称,从猪周期大的周期趋势来看,当前猪价已经持续下跌了2年零1个月,下跌周期较2011~2015年下跌周期仍偏短,且在整个下跌周期中,累计亏损时间仍偏少。可以判断,当前,猪价仍处于下跌大周期。

  所谓;猪周期;指的是,猪价因供需不平衡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动。当生猪供给不足时,猪价上涨,刺激养殖规模扩大,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进而使得供给过剩,这又导致猪价下跌,致使养殖规模缩减,大量淘汰母猪,猪市又进入供给不足的局面,继而开始新一周期。当然,根据历来猪周期的变化规律来看,在猪价下跌大周期中,也伴随着年度小周期。一般而言,每年6月中至8月,11月中到1月初,会形成阶段性的上涨,而2至4月,9月中至10月份,容易形成阶段性的下跌。

  当前,猪价正处于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弹小周期。今年5月底以来,过剩局面有所缓和,价格止跌反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环比涨4.2%,同比跌16.6%。

  那么,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支撑其上涨的基本面因素又是什么呢?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