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CPI数据,同比上涨2.1%,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牛肉、羊肉和禽肉价格分别上涨3.1%、13.3%和6.6%,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14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9.6%,降幅有所收窄,影响CPI下降约0.24个百分点。
在2016年CPI新基期调整减小猪肉权重之前,CPI一度被外界戏称为;中国猪指数;(China Pig Index)。在本轮猪周期价格下行趋势下,CPI一直被拖累,近期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对CPI拖累有所减轻。

周期性是生猪产业最基本的特征,特别是在中国,由于生猪本身的生长饲养周期加上国内生猪散养户比例占整个行业的一半左右,导致这个行业的养殖生产规模极其不稳定,所谓的;猪周期;每隔3~4年就会有一个轮回。2016年,我国生猪价格进入了下跌周期,特别是进入了2018年后,猪价一度快速下跌,4月末5月初跌至9元/公斤,生猪白条价格也下降至15元/公斤,甚至部分屠宰企业出现了14元/公斤的报价。猪价及食用油价格走低,降低了通胀预期。
当前,猪价正处于下跌周期的年度反弹小周期。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份,猪价迎来阶段性反弹。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环比涨4.2%,同比跌16.6%。到了7月,全国生猪价格反弹到13元/公斤,较6月环比上涨了10%左右,但同比仍出现下降,油脂价格低于去年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