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其他 » 正文

猪价行情回升叠加“黑天鹅”事件,专家称不影响通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8-07  浏览次数:423

  今年5月底开始,全国猪肉价格出现了止跌回升走势,在如今生猪产能阶段性过剩的行业背景下,业内比较关注的是,中美贸易争端和非洲猪瘟两个黑天鹅事件,能否让价格反弹走势持续。

  可以确定的是,沈阳非洲猪瘟疫情暴发短期会导致生猪调运难度加大,不过猪价反弹能否持续关键还要看供需基本面。布瑞克农信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对第一财经记者称,过去一个多月猪价虽然出现显著上涨,但同比仍呈现下跌,猪价对CPI的影响为负值,猪肉上涨不会提高通胀预期。

  猪价全年低位震荡

  受市场供需宽松的基本面影响,今年春节后猪价下跌快、跌幅大,5月底以来过剩局面有所缓和,价格止跌反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6月份,全国猪肉批发均价每公斤16.63元,比1月份跌20.6%,环比涨4.2%,同比跌16.6%。

  那么,在整个下行周期的背景下,近期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支撑其上涨的基本面因素是什么呢?林国发认为,猪价快速上涨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阶段性的大猪供应偏少,上涨势态形成后,市场放缓出栏节奏,压栏意愿增加,加快了猪价上涨。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近期猪价上涨缘于2017年12月末到2018年2月初,当时气温大幅下降以及阶段性大幅波动,新生小猪存活率偏低。而这时出生的小猪基本在7~8月初出栏,最终导致近期大猪供应偏少。

  在农业农村部上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称,这种反弹能否持续,关键还是要看供需基本面。

  据农业农村部400个县生猪监测点数据,2018年5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减1.9%,同比减2.0%,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2.5%,同比减3.9%,但平均每头能繁母猪能够提供的有效仔猪数由2015年15头左右提高至20头以上,所以产能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1~4月份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屠宰量累计为8071万头,同比增18.6%,猪肉市场供给充足。

  唐珂认为,今年全年猪价将总体处于下降通道,呈低位震荡走势,国庆中秋消费旺季可能出现阶段性上涨。建议养殖户特别是中小规模户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合理安排补栏、出栏,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