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摘要
第一,今年以来猪价与生猪存栏量同时出现剧烈下降,猪周期关注度上升。
第二,国内典型的一个完整;猪周期;大约持续3-4年,猪周期的经验判别指标有周期时长(经验规律)、存栏量(供给指标)、猪粮比(盈利指标)等。目前市场大致处于;猪价下跌-能繁母猪淘汰;这一环节。
第三,猪肉价格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生猪屠宰量而非存栏量。
第四,存栏量与屠宰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向变动,但生猪饲养周期的滞后影响使两个指标的走势并非时刻保持一致。
第五,在存栏量与屠宰量发生背离的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以及2017年3月至今,发生了预期跌价-加速宰杀-供给增加-价格下跌的循环。
第六,但这并不标志着经验规律的失灵,后推处理的生猪存栏变动周期与猪肉价格周期仍接近于完全重合。目前可能处于猪价底部区域。
正文
今年以来猪价与生猪存栏量同时出现剧烈下降,猪周期关注度上升。5月中旬,22省市猪肉平均价格仅为15.86元/千克,跌破2010Q3以来的最低点。同时,4月份生猪存栏量由去年末的34153万头下降到33439万头。
猪周期是一个什么样的周期?经验判别指标有哪些?国内典型的一个完整;猪周期;大约持续3-4年,遵循着;猪价上涨-母猪补栏-生猪供大于求-猪价下跌-能繁母猪淘汰-生猪供不应求-猪价上涨;的过程。猪周期的经验判别指标有周期时长(经验规律)、存栏量(供给指标)、猪粮比(盈利指标)等。目前市场大致处于;猪价下跌-能繁母猪淘汰;这一环节。
猪肉价格最直接的决定因素是生猪屠宰量而非存栏量。在猪价的逻辑链条中,存栏量代表着生猪供给和库存的双重涵义,但屠宰量才是猪肉供应最直接的因素。猪价与生猪屠宰量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
存栏量与屠宰量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向变动,但在2011-12年、17-18年出现背离。由于生猪饲养周期为12-14个月,因此出栏数据相对存栏数据滞后一年左右的时间;而出栏情况与屠宰量走势比较贴合。这种先行滞后关系使得生猪供应量与屠宰量走势并非时刻保持一致。此外也受到PSY(母猪年产活仔数)上升的影响。